某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报告
“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关要求,落实准格尔旗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我校劳动教育在贯彻劳动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整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且在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
(二)“345”劳动课程内涵
根据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及XX市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我校建立了“空中农场”和“空中花园”实践基地,制定了“345”劳动实践课程。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是我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遵循。
“3”即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作实现育人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生在校参加劳动,学习粮食、蔬菜、花卉的种植方法,在家里和家长分享并尝试付诸于实践,体会劳动的不易,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3”也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本着思于田而修真,耕于田而为善,居于田而识美的真善美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真善美的课程理念是一个多元育人的德育过程,真主要是指思考也就是理论方面的学习,包括科学课,道法课,语文课和数学课。善主要是指善下尚劳,能够躬耕于农场(花园),进行实践学习。美是指美育的过程,包括美术、音乐课程的实施。
“4”即在真善美的理念引领下,以种—赏—养—采多元育人的教学思路进行多元育人的实践课程。
“5”即我校提出的五育并举的办学特色,通过上述途径的实施,真正将我校五育并举落实到位,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劳动教育必修课情况
(一)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懂得怎样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钻研技术的习惯,基于这样的教学任务,我校教务处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安排了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课程,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二)劳动教育的学情分析
学生对现实中的劳动与技术缺乏一定的认识,利用身边的劳动与技术的例子以及亲自投入劳动实践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迫切的需要。
(三)基于学情与教学任务教务处关于劳动课程的具体计划如下:
1.每班每周一节劳动与技术知识课,以期把劳动与技术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开展“春种秋收”活动,每班划分一块地。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道德与法治课、广播等途径,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劳动与技术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劳动与技术书籍,看一场劳动与技术专题片,听一场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劳动与技术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