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改革正确方向
农村领域改革涉及面广、极为敏感,不可避免会触及深层次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调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牢牢把握主线、守住底线,确保改革方向不偏。
(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改革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农业农村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变,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没有变,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要坚持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服务带动型和土地流转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推动小农户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二)始终守好农业农村改革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改革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新阶段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决不能简单草率,更不能跑弯走偏。我们要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准农业农村改革的方向,坚守农业农村改革的底线,确保农业农村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三)务必保持农业农村改革的“耐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保持历史耐心。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寄于一事,要把握好农业农村改革的时度效。对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制度,一定要审慎稳妥,在战略上积极探索,在战术上稳扎稳打,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二、聚焦重点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发力,才能带动全局。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放在突出位置,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现阶段,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就我省而言要坚持以县域为切入点,落实好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