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XX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时代强音。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底色支撑、首要任务和本质要求,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在担负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的新使命、适应新要求中不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宏阔征程和壮丽前景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使命,即充分发挥好价值引领、精神激励、人才支撑的作用。
1.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讲道理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构建传统与现代、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高质量现代化宣教体系,增强价值引领功能,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现时代特征的方式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讲深、讲透、讲活,引导人们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所指和价值所向的理解与领悟,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来说,一要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坚定“四个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正确性,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以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结构严密、协调有序、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显著优势,推动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二要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领导力量、旗帜方向、总体布局、全球视野等方面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破除了西方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单向度现代化”的弊端,开创了人类现代化“叠加式”“并联式”的发展模式,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全球视野,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内在差异,改变先发型现代化国家确立的价值观念“盲信”与“迷思”,打破人们对现代性、现代化理解的西方“唯一论”与“普世论”,引导人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2.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激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激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历史前进的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之二,就是要进一步融入党的群众工作体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等,通过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向人民群众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指向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取向的契合性,提振全体人民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汇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引导人民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增强人民群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凝聚民族意志、弘扬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另一方面,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强大精神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内在地从本体论上规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高质量传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3.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续人才支撑。人的现代化是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动力和最终归宿,“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批又一批具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