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完成顶层设计。2019年1月25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在××市司法局挂牌成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相继设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作为市司法局新一届党组负责人,笔者对目前我市法治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力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我市法治建设取得更大成就提供决策参考。
一、两年多来的工作成效
在市委领导下,两年多来,全市法治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协调小组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一是抓住“关键少数”。我市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2020年11月以来,市委常委会连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平安××建设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上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市政府每年组织不少于×次政府常务会学法,×次政府领导干部专题学法。市委党校举办××场次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授课,共计××××人次参加学习,做到了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全覆盖。在“八五”普法规划中,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全民普法的头等大事,各类基层普法阵地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二是制定“一规划两方案”。全面落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要求,制定了《法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分工方案,实现科学规划,目标量化,分工细化,更好推进“一规划两方案”的贯彻落实。三是明确“第一责任”。在全省率先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市委巡察范围,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工作,探索建立法治建设月报告月通报制度,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年度考核逐步纳入常态化考核,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稳步推进。四是搭建工作架构。我市市、县两级党委(工委)均成立了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党委(工委)一把手任全面依法治市(县、区)委员会主任,政法委书记任依法治市(县、区)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县两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有效运转。
(二)法治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果显现。一是立法引领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实施和民生关切,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发展目标任务,在高质量发展立法、惠民立法、环保立法和弘德立法方面探索开展“小切口”立法,使立法工作更具地方特色。截至目前,我市共出台《××古城保护条例》《××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城市供水条例》《××市黄河故道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立法过程科学严谨,草案得到全面性初审,并广泛征求意见,确保上位法依据准确,全社会共同参与。同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落实,确保规范性文件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二是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2019年5月,××市在全省省辖市中率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并于2020年3月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立法为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提供法治支撑。坚持厘清执法界限,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信访局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案件转交机制,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进行时》栏目,面向全市公开选聘××名行政执法监督特约监督员,集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于一体,有效规范执法行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千所联千企”服务“三个一批”法治保障活动,建立“万所联万会”机制,律师队伍为企业法律服务制度化。全市公证机构均设立了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知识产权公证业务开通绿色通道,对涉企抗洪救灾公证、涉疫情防控公证实行公证费用减免制度。另外,我市“互联网+监管”、企业准入“一日办结”服务等工作在全省位列前茅。三是促进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为民。优化提升司法服务能力水平,全市两级法院和人民法庭全部实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