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校校长、理事长在XX高校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大会对2022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总的来说,2022年,尽管疫情带来了种种的不正常,但通过大家的艰苦奋斗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的发展是正常的,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学校也一如既往地兑现大家的绩效,并且并对优秀教职员工进行表彰。如果说疫情的三年,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那么,相信在走出疫情之后,我们将创造更大的辉煌!今天,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XX”现在的发展形势良好,但大家的头脑必须清醒,要看到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和危机。
(一)人工智能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12月,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受到广泛关注。就像以往的工业革命一样,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并由此重塑世界。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也将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就业。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教师要有新的竞争力,我校在2020年就提出了“教师新的五大核心竞争力”,2021年又系统形成了“四大框架”,提出了“五力五升”的要求,这些都是“XX”教师和“XX”教育在与人工智能的竞争中的“护城河”。无论是教师或学生,如果不想被淘汰,一方面,要有人工智能所不能取代的长处,要会高阶教学、深度学习,要付出情感劳动,培育和发展非认知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参与到这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来,去适应它、驾驭它,人机协同,让先进的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工作赋能。
(二)低人口出生率和生源危机
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22年的大学毕业生比当年的出生人口还要多。一方面是人口减少了,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规模还在扩张。按照目前的趋势,高等教育将很快“供大于需”,再加上新的招生考试制度,这必将导致相当多学校和相当多专业的“生源危机”。
(三)与国内外大学之间竞争加剧
我们作为一所民办大学,面临着与国内外大学之间的激烈竞争。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努力、更创新、更优秀!
分析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危机和竞争。我们不禁要问:20年后,什么样的高校能够存活下来?我的回答是:只有高质量、高辨识度、高社会认可度、高考生向往度的大学才能存活下来!只有这样的大学才能历经风浪而不倒,傲然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学之林!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
我们自建校以来一直强调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因为低质量是要被淘汰的,高质量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
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了许多举措,比如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实行“强基计划”“419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四新”学科,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质量;推行“双万计划”,建设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实施地方高校“101计划”,引导应用型高校服务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到“XX”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来说,我们除了要积极贯彻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的安排部署,争取更多显性成果外,还应该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大家要树立更加全面的质量观。有些在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也应该引起重视,我讲几个方面:
(一)学风好就是高质量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起作用。我曾说过:“没有一流的校长办不成一流的大学,没有一流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也办不成一流大学。”这是因为班风、团风甚至是宿舍的室风就是学风的微观构成。人才培养要有高质量,学风必须要抓,必须抓好!
“XX课堂大于天”,我们的学生到课率98%以上,这是好学风。我们现在正在推行教师的高阶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相结合,没有一定程度的课外阅读,没有进图书馆阅读的好风气,我看是达不到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标准的。让学生进图书馆阅读、学习,这个工作要靠教师、辅导员一起来抓。
(二)出人才就是高质量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比如,早在2009年,我们就提出“毕业生能否为社会需要并认可,是检验应用型大学办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2015年,我们提出“五个第一”,第一个第一就是“在大学的三个职能中,人才培养第一”。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楼之大、大师之大,更在于人才培养成果之大,毕业生前途广大!通俗点说:能培养出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党政干部、工程师、企业家、学者、文化艺术工作者,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能就业、就好业、有前途的毕业生,能够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校友,就是高质量!如果一所学校人才辈出,那这所学校绝对是高质量!
(三)发扬长板原理,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高质量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自己的教育就是最